2019年山東教師招聘考試專業知識:對于“課程目標類型”的內容延伸
發布時間:2018-12-16 發布人:kb 點擊:2036次
精圖教育公務員考試培訓班為了幫助各位考生備考2019年教師招聘,特別整理2019年山東教師招聘考試專業知識:對于“課程目標類型”的內容延伸,具體內容如下:
【2019年山東教師招聘考試專業知識:對于“課程目標類型”的內容延伸】
對于“課程目標類型”的內容延伸
我們都知道,關于課程目標的類型可以將它們分為行為取向型目標、生成性取向目標、表現性取向目標以及普遍性取向目標,這個知識點名詞解釋比較拗口,也易于混淆,容易讓學生產生疑問,在此,我將對它的分類進行延伸、教研。
在教學中,一個完整的課程目標包括行為、條件、標準、主體。我們在區分第一個概念時可以通過這四個維度來辨別。首先是行為取向性目標,強調的便是“行為”,如果最后的落腳點在“學生達到了……的學習目標(也就是某某行為)”,那這便是行為取向性目標。比如“關于計算,可以規定學生能夠用簡單的四則運算算出某一公式并保證正確率”,在此例子中,有行為:“計算”,有條件:“保證正確率”,有標準:“四則運算”,也有主體:“學生”,四個因素皆存在,這,便是行為取向性目標。
其次是生成性取向目標,大家都知道,“生成”、“生成”,強調的便是教學過程中生成。如此淺顯易懂的道理便不再贅述。在這里,需要向學生拓展延伸的是它的代表人物有斯騰豪斯、杜威以及他的學生克伯屈。斯騰豪斯,大家都很熟悉,課程之父泰勒的“死對頭”嘛,他的課程理論中無一不體現著“過程”二字。那杜威更顯而易見了,他提出了“教育即生長”等概念,那有些陌生的克伯屈他主張的便是主學習、副學習以及附屬學習。主學習可以理解為我們平時教科書上的教學目標,也就是教學大綱;副學習就是我們在不經意間學到的知識,比如學生在路邊看到年輕人扶老奶奶過馬路,學習到了“助人為樂”這一品質;附屬學習也就是我們除了知識之外,在學習中,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也得到了提升。這些,便是生成性學習。
再次是表現性取向目標,“表現”、“表現”,小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怎樣去表現自己呢?當然是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和稀奇古怪的點子啦!這些,便是“創造性”。表現性取向目標強調的就是創造性,提到創造性,在教師觀中,便是以學生為中心,以學生活動為中心,看到這些關鍵詞,當然是毫不猶豫的選擇表現性取向目標。
最后便是普遍性行為目標,它強調的是“規范”,根據什么來規范指導呢?原則是一定的倫理、哲學等等抽象的意識形態。一般表現為對課程有較大影響的教育宗旨或目的,比如常見的例子,《大學》中的“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齊家……”,它說的是“三綱五?!?,是當時社會對人們提出的要求即教育目標,如今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要求我們做一個社會主義接班人與建設者,這,便是普遍性行為目標。
以上就是“2019年山東教師招聘考試專業知識:對于“課程目標類型”的內容延伸”具體內容,更多教師備考輔導信息請訪問精圖教育教師招聘考試網。